2021年黄山市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01 16:19信息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公共服务科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一、投入

(一)保障机制

1.规划编制。根据中央、省、市民生工程有关要求,为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绩效管理,提高项目效益,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财政厅有关规定,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送戏进万村”工作沿用市文化委、市体育局、市财政局2018年制定的《黄山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黄山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今年新增的应急广播建设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2021年黄山市文化惠民工程(应急广播)绩效考核评分办法》,我局聚焦绩效目标,通过实施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完成实施目标,促进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

2.组织协调。市政府分管同志牵头,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参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整合资源、规范程序、加强督导。我局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督查、考核工程建设情况。年初及时制发了2021年度文化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和建设任务分解表。市、县、乡镇三级文化部门均成立了专门的民生工程领导组,明确分工;各村相应配备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联络员。从而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共同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3.宣传推动。一是深入基层大走访,倾听群众意愿呼声。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知晓度和满意度,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政策落实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2716 户,从政策落实、宣传引导、群众满意等方面入手,走村入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群众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公众号等宣传。市文旅局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宣传文化惠民工程58.68万人次。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采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文化惠民工程并组织参与有奖红包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加,增强了群众参与度和关注度。歙县拍摄了专题宣传视频,印制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的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册页,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横幅标语、公益广告、宣传栏(版)等形式开展文化惠民政策宣传。黄山电视台“民生热线”公共生活频道作了文化惠民工程专题采访。中国黄山政府网、《黄山日报》等市级媒体报道三百多条。在学习强国、新华社、光明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网站发稿206篇,有效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四是发挥文化部门优势宣传。利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与民生办联合举办民生工程宣传演出等活动,结合有奖知识竞答、发放纪念品,大力宣传全市33项民生工程有关政策。充分利用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广场演出等活动,穿插文化惠民工程知识有奖竞猜等,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提高文化民生工程知晓率。如,黄山市文化馆举办免费开放宣传周暨公益培训成果展演,为群众文化爱好者搭建了演出和展览平台,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免费开放和公益培训班成果,深受群众欢迎,有效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

4.目标确立。年初根据省文旅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市民生办要求,制定《2021年黄山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办法》。年初分配下达任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实施主体和具体责任人,细化了具体实施内容。

(二)资金落实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联合测算2021年黄山市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制定《关于2021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事项的通知》,各区县及时、全额配套相应资金。各区县制定了《文化惠民工程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二、过程

(一)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督查、绩效评价制度,对文化民生工程进行督查、协调和业务指导,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发现问题限时整改,确保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完善了文化惠民工程投资和任务进度的月报表和月分析制度。新增实行《安徽省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细则》完成情况月报告制,以月保年,确保完成省级绩效评价任务。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多次到各乡镇、村督查指导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进展情况、文化民生资金规范使用和档案资料整理等,对工作不规范、不到位的提出整改意见。12月份,市、县两级分别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自评与评价工作。

一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效能提升。一是常态防控,严格防控管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印发公共文化场馆疫情防控指南,组织各馆做好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扫码、测温、限流、消毒等防控措施,并加大线上文化服务力度。疫情期间,组织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线上阅读、线上培训、线上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线上服务人次97.62万人次。二是探索创新,拓展服务形式。市图书馆积极探索文旅新融合,依托黎阳水街AAAA级景区,与企业合作打造24小时“黎阳城市书房”项目——黄山市图书馆徽文化主题分馆,利用景区流动人口推进全民阅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公共阅读服务。屯溪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提升综合文化站服务水平。歙县雄村镇、霞坑镇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社会化试点运营。三是活动丰富,服务人次居全省前列。各公共文化场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开设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公益培训班、展览、讲座,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据安徽文化云监测,我市公共文化场馆到馆人次居全省前列。四是突出重点,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开展铁军黄山红——黄山市红色旅游美术采风创作活动,成功举办《铁军黄山红——黄山市红色旅游写生创作展》。开展黄山市“学党史 悟思想—主题图书漂流”活动,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单位挑选漂流点,建成100个“学党史 悟思想—主题图书漂流点”,在全市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营造浓厚氛围,引领社会阅读,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巨大热情。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心向党 舞韵徽州2021年广场舞展演,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直播,线上观看人次达25万。

二是“送戏进万村”优质高效全面完成。黄山市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不断深化供需衔接,优化供给质量,强化管理和服务,努力推进机制创新,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情况下,全面完成“送戏进万村”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文化惠民工程效益。一是深化供需衔接,拓展点单式服务广度和深度。各区县制定招投标方案前积极问需于民,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认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等,了解群众喜欢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根据群众反馈意见,制定《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购买服务招投标方案》。如,祁门县今年各村的送戏剧目由“政府派戏”转变为“群众点单”,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了问卷调查活动,将剧团剧目简介和问卷发放到各村,根据调查结果反馈的群众意愿确定各村2021年送戏进万村演出剧目。二是用心规划方案,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送戏进万村”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黄山市是山区,山多地少,群众居住分散。在招标方案设计的时候,我市就充分考虑山区特点,科学分包,确保文化惠民工程的标准化、均等化服务落实到位,尤其要保证交通条件差或很差的高山区、库区的群众也能在家门口看到政府的惠民演出,切实做到“送戏进万村,一个都不能少”。如,歙县根据本县地理特点和不同的交通条件在制作标段时,以县城为轴心,精心将不同地貌、不同交通条件的村庄进行搭配,因地制宜合理制作标段,将183个行政村分为3个包招标。严格要求中标剧团要切实提高项目服务标准,尤其要保证交通条件差的高山区、库区的演出时长和质量。有的自然村离行政中心村远,为了满足偏远的自然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每个村的演出地点,结合村里意见,有的安排在自然村。如,2021年10月,当演出团队准时到达歙县上丰乡上丰村姬川自然村的时候,村主任宋吉均激动地说道“你们能来真的是太好了,我们这里道路狭窄,大车子开不上来,一般的演出很少到我们姬川,我们老百姓真的是太感激了。”姬川是上丰乡上丰村的自然村,由于入村道路狭窄,加之路况不熟,演出车子一时难以通过,可能会影响准点入村表演,正在犯难的时候,当地村民自发的在前面带路,使得当晚的演出准点开始,全村共400余人,到达现场观看的就有350余人,整场演出迎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三是鼓励新编新创,提高演出质量和水平。在坚持要求演优秀经典剧目的同时,鼓励、倡导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的新节目进行演出。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演出内容上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结合,创作、演出一批优秀红色剧目。如,根据休宁县革命老区石屋坑红军夜校历史,休宁县徽之韵黄梅戏剧团创作演出红色题材剧目--徽剧《红军夜校》。该剧目得到群众热烈欢迎,经过演出宣传,休宁县石屋坑现已成为红色景点,有效助推了当地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四是落实分级负责,形成各层级协同推进的合力。市、县、乡、村四级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送戏进万村”工作。市文旅局做好组织协调、统筹、监督等工作。县文旅部门履行主体责任,负责招投标、资金管理、督查、组织实施、宣传等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协调演出地点、时间、宣传、本地节目组织、全程监督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演出场所、供电、观众组织等。五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实施过程的规范严谨。强化演出资料的审核,演出服务单位每实施完一场演出活动,当场填写“安徽省‘送戏进万村’演出服务回执单”,对演出服务效果实行群众评议,由村民现场打分、现场评议是否满意。加强监督,不定时、不定期、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进行实地暗访、检查,对演职人员进行身份核实,确保没有转包或变相转包、擅自变更演出内容等行为的发生。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群众的满意率。黄山市在“送戏进万村”活动中,处处从农村的角度、农村的实际来考虑。演出时间把握农业农事,要求演出服务单位要合理安排演出季节和时间,以农闲、节假日、晚场为主,演出时间和地点以乡镇、村安排为主;演出宣传把握农村模式,演出前一周左右通过海报、公告、村广播、村微信群、村民组长上门通知等形式提前广而告之,演出当天用车载喇叭、锣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政策宣传把握农民方式,在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环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民生工程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知晓率。

三是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创新建设模式。歙县、休宁县以“太阳能+UPS电源+4G接收”的建设模式,在每个行政村村民相对密集处建设多模终端,确保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停电、停有线信号)应急广播畅通。这一做法受到省局充分肯定,在全省范围推荐,并纳入安徽省应急广播实施意见。创新后期管护模式。应急广播后期管护结合原民生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后期管护一起,每个乡镇聘请1—2名管护员,应急广播、有线电视一套管护人马,极大的节约了后期管护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应急广播综合利用。祁门县把应急广播和公安“雪亮”工程进行有效结合,在发挥应急广播的应急管理能力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二)财务管理

全市文化惠民工程资金中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并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共完成投资总额5081.47万元,完成年度资金计划的109.31%。工程资金按照各项具体任务实施情况,分别拨付到公共文化场馆、各行政村、招标采购的供货商等。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确保民生工程资金用于民生。

三、产出

1.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2个博物馆、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完成投资2172.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5.55%;全市本年累计免费开放服务人次258.2万人,另外累计线上服务人次97.62万人。

2.农村演出活动。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全市农村文化活动完成投资306.6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0%,完成“送戏进万村”735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5.45%。

3.应急广播建设。全市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完成投资额2602.6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3.93%,建设应急广播数588个,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44%。

四、效果

通过群众文化需求民意调查,演出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调查,37个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通过“安徽文化云”开展线上群众评价,文化惠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完善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机制,提高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文化惠民工程均获得高的满意度和知晓率。通过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传播了先进文化,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一)全球典型。

1.黄山市图书馆与黄山地质公园合作的品牌活动——“黄山自然讲堂”荣获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全球世界地质公园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十个良好范例和做法之一,成为中国唯一案例入选。

(二)全国奖项。

1. 8月份,国家文化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名单,黄山市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全国47个示范项目,安徽省2个示范项目)。

2.黄山市图书馆徽文化主题分馆(占川书局)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21年特色阅读空间风采展示活动之“文旅融合空间”;荣获全国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3.歙县三阳镇(叠罗汉)评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 黄山市图书馆的“家庭图书馆”项目入选全国社会治理的精品案例,在《长安杂志社》刊发。

5.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入选头条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和第三季度全国热搜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50强榜单。

(三)长三角地区奖项。

1. 黄山市图书馆荣获2021年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阅读马拉松大赛优秀组织奖。

(四)省级奖项。

1.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为2020年度“送戏进万村”工作“最佳组织单位”(2021年表彰上年度)。

2.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我市黟县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经验交流。

3.黄山市图书馆荣获“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2021年‘江淮读书月’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

4.黄山市文化馆荣获“全省2021年春节期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线上服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5. 黄山市文化馆荣获“童心向党”2021年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

6. 黄山市文化馆选送的广场舞《灯火里的中国》《晒秋咯》获“舞动美好安徽 共庆简单百年”2021年安徽省广场舞优秀作品。

7.黄山市文化馆获2021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获优秀组织奖。选送少儿节目《阿婆的竹筛子》、《红心向党》参加2021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8. 黄山市文化馆选送节目《笔墨纸砚》、《相思太平湖》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皖江八市群艺(原创歌曲)大赛分别荣获金奖、银奖。

9.黟县(摄影)、歙县溪头镇(汪满田鱼灯)、黄山区仙源镇(轩辕车会)、歙县三阳镇(叠罗汉)评为2021-2023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0.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2021年1月荣获2020年度全省版权示范单位。《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荣获全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选送的21件作品入选“2021‘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绘画大展”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