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印发《黄山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2022年7月19日,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黄山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今后五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科学制定本地区本系统五年普法规划。
2021年12月9日,安徽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2月30日,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2022年3月1日,黄山市法宣办下发了《关于征求《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意见的通知》。
2022年7月19日,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黄山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具体举措,是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环节,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黄山,为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制定依据
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黄山市法宣办《关于征求《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意见的通知》。
四、目标定位
在2021-2025年,实现黄山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宣传教育“1+7”的发展目标,即全市打造1个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打造1条法治主题旅游线路,各区县文旅部门每年举办1场法治主题文化活动,创作1批法治文艺作品,建成7个开展普法的法治文化阵地。
到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行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行业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五、制发过程
(一)起草初稿。3-4月份,市文旅局按照《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关于征求《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意见的通知》精神,起草了《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4月25日-5月5日,将《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发文征求各区县文旅体局、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各科室及直属单位的意见。4月25日—5月24日,将《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公示在文旅局网站征求社会公众意见。7月6日,征求了市法宣办的意见。征求意见期间,收到3条反馈意见:人事教育科提出“要重点学习《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人事法律法规”;徽州文化博物馆提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建议加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阵地”、“在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方面,个别红色旧址名称要用全称,确保规范严谨”,以上意见均已吸收采纳,形成《五年规划》(送审稿)。
(三)合法性审查。7月,提请市文旅局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同时,局法规监督科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
(四)局办公会讨论。7月12日,法规监督科将《五年规划》(送审稿)提交局办公会集体讨论。会上,局领导在不同角度,提出了要量化工作目标、突出文旅行业特色、打造文旅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加强法治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法规监督科根据局领导意见,进一步调整框架,量化了工作目标任务、增加了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打造、突出文旅行业普法特色、加重全市文旅部门法治文化活动比重等,再次提请局领导阅研。
(五)正式印发。7月19日,《五年规划》正式印发。
六、主要内容
(一)《五年规划》框架。分为总体要求、普法重点内容、普法重点举措、加强组织实施等四个方面。《五年规划》指导思想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环节,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黄山,为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五年规划》工作原则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立足黄山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实际。
(二)《五年规划》重点普法内容。共性内容有五个方面,分别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宣传宪法、突出宣传民法典、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深入宣传党内法规。个性内容有二个方面,分别是深入宣传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文旅重要节点宣传。
(三)《五年规划》普法重点举措。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五年规划》组织实施。全市文旅部门要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七、创新举措
(一)量化主要目标。指出打造1个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建成7个开展普法的法治文化阵地,打造1条法治主题旅游线路,各区县文旅部门每年举办1场法治主题文化活动。
(二)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加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要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加强文化和旅游行业法治教育。
(三)法治文化传承。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上,提出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
(四)普法执法融合。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上,提出要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和专项依法治理。
(五)普法更接地气。充分利用“江淮普法行”“送戏下乡”“群众文化惠民演出”“送法下乡助春耕”“公益普法月月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八、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全市文旅部门要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将其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
(二)制度保障。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
(三)人才保障。强化普法工作队伍系统培训,加强法治传播、法治文化等人才培养。组织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普法。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四)监督保障。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验收,突出规划实施中的成果成效展示。对工作突出的按规定进行通报表扬,对全市文旅行业普法工作先进典型按规定予以褒扬激励。
九、政策咨询
如对《五年规划》有不理解不明白之处,可咨询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法规监督科,联系人:马凌云,咨询电话:0559-2513051,工作时间:工作日8:0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