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961/202309-00025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招商 发文日期: 2023-09-21
发布机构: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广播电视局、黄山市文物局) 发布日期: 2023-09-2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字 〔2023〕 12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意见

作者: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9-26 10:34 信息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皖发〔2023〕 12号), 结合黄山市实际, 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规划引领、精品示范、项目带动、融合发展、品牌传播、生态优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黄山优势,彰显徽州特色,以大黄山核心高地建设工程、高质量旅游能级提升工程、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工程、乡村旅游精品示范连片工程、文旅消费促进工程、徽文化振兴工程、文旅品牌传播工程、文旅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八大工程”为抓手, 升级文旅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健全治理体系, 打造首位产业, 擦亮“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青春友好的旅游强市,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总体布局。充分发挥黄山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 构建“1+7+N”的总体布局。“1”就是一个大黄山核心高地,做强大黄山龙头,推动山上山下一体发展,联动全域、带动皖南;“7”就是打造大黄山世界级景区、新安江诗画长廊、环太平湖运动休闲度假基地、皖南古村落满天星、中国东部醉美风景道、长三角休闲旅游大花园、都市休闲美食文化街区,加快构建相互衔接、相互映照、相互耦合的功能板块,推动形成板块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N”就是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 在大黄山景区逐步构建龙头引领、区域联动、多极多点支撑的众星拱月空间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 全市接待游客1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过夜登记游客达30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13.5%。到2027年,建成一批富有徽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培育年营收超100亿元企业1家,全市接待游客达1.2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 过夜登记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15%,大黄山核心高地基本建成。
二、重点任务
(一)大黄山核心高地建设工程
1. 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样板。 以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实施高品质务实规划,推进一体化文旅发展,构建全链条产品供给,完善高标准要素保障,升级高水平国际传播,提升高能级公共服务体系,对标国际一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景区度假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地、全国最美生态旅游度假地,彰显世界影响、中国气派、徽风皖韵,打造最具魅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
2. 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深化全市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世界级资源的保护利用,高质量打造辐射海内外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城区等旅游吸引物。打造黄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大黟山度假区、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黄山区太平湖等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花山世界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徽州区大灵山、休宁县齐云山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到2027年, 全市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8处。(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旅游集团)打造南溪南国际会客厅,争取RCEP地方政府论坛永久落户黄山。(牵头单位: 黄山旅游股份、 市发展改革委、 市外办、屯溪区人民政府)推动屯溪老街河街、黎阳水街、万安老街、太平老街、岩寺老街、祁门东街等创意升级,打造中心城区、徽州古城、黟县古城、休宁状元城等古今交融的现代秀美之城。(牵头单位: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商务局、黄山建投集团)
3. 实施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大花园”,聚焦重大合作项目、重大合作载体、重大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开展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务实合作。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协同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等建设。 高标准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推动搭建文旅合作平台机制等“浙皖合作十件事”相关事项取得务实成果。协同谋划大黄山区域通用机场群、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旅游轻轨等项目,推动实施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等重大交旅项目。持续宣传推广长三角名城名镇名山名湖名村名园名馆等七名国际精品线路,推动西递、宏村等串联长三角景点,携手打造世界级“长三角诗画古镇”品牌。 大力发展长三角候鸟式养老、疗养式养老、田园式养老模式,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牵头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新保中心、市交通运输局、黄山建投集团,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二)高质量旅游能级提升工程
4. 开展大项目建设行动。 以项目为王,实施一批匹配需求、引领潮流的文旅新业态项目,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谋划推进20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大黄山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市域旅游铁路T1线、新安江百里画廊、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百亿元项目, 黄山国际会客厅南溪南(一期)、齐云山片区综合文旅开发、龙江秀里综合文旅开发、大灵山农文旅度假区、太平湖休闲运动度假基地等一批30亿元项目, 屯溪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西溪南创意休闲度假区、梅南渡祁红小镇茶文化体验区、大黟山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以及百个网红乡村游满天星项目。(牵头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配合单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
5. 开展大招商突破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经验做法,对接周边长三角城市投资需求,瞄准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发挥龙头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开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集中招商引资突破行动, 以休闲度假经济、创意经济、康养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文化服务经济等为主攻方向,建立市级领导挂帅的文旅项目招商小分队,以各地业态特色为考量,实施常态化重点招商、上门招商、精准招商。谋划建设和招引15个以上标志性、 牵动性精品文旅项目。对重大文旅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予以支持。(牵头单位: 市投资促进局; 配合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组织部,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6. 开展大企业培育行动。支持文旅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到2027年,培育黄山旅游集团年营收超100亿元,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歙县农文旅集团、徽州区浪漫红公司年营收超1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年营收超1亿元的文旅企业。(牵头单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
(三)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7. 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 实施“皖美旅游”“引客入皖”等系列行动,催生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构建体系化融合、全链条发展的大文旅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慢旅游”样本。依托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壮大一批延链、强链业态,丰富美食美宿、研学修学、摄影写生、 自驾露营、节庆赛事等依托型旅游产品。聚焦产业短板靶向引进一批建链、补链业态,培育高端酒店、影视演艺、主题公园、亲子游乐、体育运动、温泉度假、商务会奖等创新型旅游产品, 引进冰雪运动、元宇宙文旅、 国潮打卡、剧本杀等“Z世代”潮玩新兴业态。(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8. 推动旅游住宿业提质升级。 实施旅游住宿品质革命,推动住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和引进一批高端品牌酒店,构建国际品牌酒店、高端度假酒店、特色主题酒店、连锁酒店、青年旅社、旅游民宿、房车营地等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多元住宿体系。(牵头单位: 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 市投资促进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实施星级饭店提质行动,引导支持争创星级饭店。实施徽州美宿高质量发展行动。(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9. 推动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顺应文旅消费升级需求和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打造智慧文旅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平台一体化。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开展文化旅游资源建模,构建开放共享的文旅资源数据体系。运用无人机、 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培育壮大云旅游、云展览等新业态,探索在重点景区、文博场所等多领域开展数字文旅场景应用。支持旅游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打造大黄山线上线下一站式文旅产品交易综合平台,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骨干文旅企业。(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四)文旅消费促进工程
10. 开展“免减优·促消费”系列活动。 按照“试点先行、 国有示范、分类实施、逐步推行”的路径, 摒弃门票依赖思维, 瞄准二次消费,丰富旅游产品、升级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景区转型发展。推动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流量入口,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促进淡季和非周末旅游消费。探索景区门票逐步减免等措施,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社会参与度、经济贡献度和人民满意度。(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1. 促进夜间文化旅游消费。 围绕“月照七星、众星拱月”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打造夜景、美食、娱乐、休闲、住宿等多维消费场景,推出一批沉浸式夜游线路和夜游产品。聚力打造中心城区“新安月夜”品牌, 丰富提升屯溪区“三江口”夜演产品, 引导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餐饮、商超和文博馆所等场所丰富夜间消费内容、延长营业开放时间。积极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培育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点亮“夜经济”。(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 黄山建投集团,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2. 打造国际会客餐桌。实施“徽菜行天下”行动,推进徽菜餐饮与旅游互动融合,发展休闲餐饮、高端餐饮和大众餐饮,打造舌尖上的文旅业态。支持各区县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主题街区、小吃街和乡村餐饮聚集区。引进一批星级高档餐饮饭店,发展一批地方特色品牌餐饮连锁店,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文化餐厅。 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 联合知名创意美食家、徽菜名厨开发“黄山国际会客餐桌”系列产品线,打造徽菜美食体验旅游线路。 开展黄山徽菜美食嘉年华、“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网红美食点、流动餐桌。推进“徽州文化餐饮”申遗工作。(牵头单位: 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五)乡村旅游精品示范连片工程
13.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主题村。结合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持续推进艺术乡建,常态化举办乡村生活美学大赛等,通过艺术语言、文化加持,打造一批乡村美学综合体、乡村艺术空间。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重点培育歙县卖花渔村、黟县屏山、休宁县木梨硔、黄山区汤家庄等一批精品主题村。到2027年,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省级重点村40个、市级重点村100个,打造30个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4.推动徽州美宿高质量发展。将民宿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设新型乡村休闲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支持成片开发利用,推动镇村景一体化发展。下好“绣花”功夫, 因地制宜活化利用一批传统建筑、老旧房产等乡村存量资源。开展“徽风皖韵”民宿设计大赛, 实施百佳乡村书屋和百佳咖啡屋“双百计划”,培育一批“徽字号”精品民宿。规范民宿经营,颁布实施《黄山市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 以黟县为试点推广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推动民宿集聚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按照“环山环湖沿河傍景区、进城进镇进村进社区、集中集聚融合集约化”路径引导全市民宿连点串线成片,推动西溪南、塔川等一批民宿聚集区成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微目的地。 力争到2027年, 徽州美宿总量超5000家, 等级旅游民宿超50家。(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5. 扮靓乡村旅游风景线。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休闲旅游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提升打造皖浙1号线、世界遗产线、徽州天路等旅游风景道,完善自驾游配套服务,发展研学、 自驾、拓展、农事、 民俗等乡村旅游业态, 打造“流动风景线”。 到2027年, 培育“后备箱”基地8个,省级以上旅游风景道5条。构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新安江沿线—皖南古村落片区—环黄山”乡村旅游精品走廊。(牵头单位: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市文明办)
(六)徽文化振兴工程
16.夯实徽文化本底。以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持续推进国家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建设徽州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争取设立国家版本馆文房四宝专题馆。加强徽文化挖掘、 阐释、传播,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徽州文书馆藏、徽剧振兴工程,争取国家徽学研究院尽早落户黄山。推进祁门县万里茶道、歙县明清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黄山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举办中国非遗大展、 纪念戴震诞辰300周年、徽学学术大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档案馆,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7.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地标。激活名人文化资源,挖掘黄宾虹、陶行知、王茂荫、戴震等名人和故居资源,赋予新时代文化教育功能,开发旅游线路,打造名人文化旅游 IP。挖掘、整理、复排一批传统(保留)剧目,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的歌曲、舞蹈、民乐、曲艺、小戏小品等各类匹配游客需求的新创作品,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依托徽州文化核心资源,开发一批精品课程,研发一批满足不同学龄层的研学旅行产品,打造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延伸文博衍生产品链条, 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沉浸式演出、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黟县、屯溪区、歙县联合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
(七)文旅品牌传播工程
18. 升级高水平叙事传播体系。 深化“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 联动推介“国际屯溪冰清昱洁”“乐游黄山悦享太平”“烟雨徽州 诗意田园”“青绿新安歙采缤纷”“山清水秀一生休宁”“黟见倾心 自在桃源”“绿色王国 品味祁红”品牌形象,构建大黄山国际传播矩阵。联动上海创新举办黄山文化旅游节,精心举办“四季黄山”发布会、黄山马拉松、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等一批“徽字号”节庆赛事活动, 吸引更多展会、赛事、论坛、首秀、 电音节等落户。创新叙事表达,讲好黄山故事,加强国际传播,推动山水年轻化、文化当代化、美食国际化,打通通向国际的文化条形码。(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举办自驾游大会、民宿大会、研学大会,筹备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乡村戏曲节、 乡村美食节、 民俗巡演、 时装秀等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提高、周周有活动”。(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文联、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19. 大力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 拓展港澳台、 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境外客源市场, 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创新营销方式,策划破壁出圈引爆点,擦亮“徽字号”旅游金名片,打造遗产、文物、名茶等主题游径,推出一批国际范精品主题线路。根据旅游市场变化和游客消费需求,适时出台会议会奖等旅游营销奖励政策,争取更多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在黄落地,逐步提高境外客源在全市客源市场占比。(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20. 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持续争取144小时落地免签、免税口岸政策。(牵头单位: 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 黄山海关)提升与港澳台地区和日韩、东南亚国家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层次,力争开通2—3条国际航线。(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黄山机场、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以提升国际通达性为重点,提高入境通关便捷度、 国际通信畅达度,推动公共服务国际化,完善国际化城市环境和服务。(牵头单位: 市外办; 配合单位:黄山海关、黄山机场、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加入世界旅游联盟,申报举办亚太旅游(黄山)交易会、中国(黄山)国际文化旅游高层论坛等高规格活动。(牵头单位: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八)文旅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21.健全文旅行业治理体系。守牢安全底线,突出抓好文旅安全工作。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强化文化、文物、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市场综合治理,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平台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文旅新业态监管。组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探索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方式,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健全旅游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文旅行业社会组织作用。(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市文明办,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22. 净化文旅市场经营环境。 深入推进市场秩序整治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公布违法典型案例,全力维护文旅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投诉统一受理与快速处置等机制,构建旅游市场运行监测和舆情监管体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综合执法全覆盖。(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23.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开展“放心游黄山”行动,推进“一口受理”“快速办结”举措, 探索景区“先游后付”、旅游购物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制度。 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全面提高旅游交通通达度,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机场+火车站+公路+景区”无缝接驳交通网络。(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以标准化为引领,探索建立有大黄山特色的智慧旅游、研学旅行、特色民宿等服务体系。建立驻企服务专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助企纾困。加快数智文旅服务建设, 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功能。(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 市数据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政策保障
(一)统筹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其中安排20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积极对接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积极争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统筹用好黄山市新兴产业基金、黄山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黄山市安元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新兴文旅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 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旅游集团)
(二)强化文旅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全市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对推进存在困难的文旅项目给予保障。争取优质文旅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建立文旅项目立项、 审批、用地、资金等专班调度机制。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点状供地”试点、保障重点旅游项目使用林地定额等一批重大政策。支持采取EPCO模式在黄投资、建设、运营文旅项目。探索建立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配套奖补措施。支持西递宏村等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牵头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 推动政产学研合作, 强化人才培训。评比选树一批金牌导游、民宿管家、文旅志愿者、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鼓励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国家、省级技能比赛,造就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过硬队伍。常态化选派优秀人才赴长三角等先发地区优质文旅企业、商协会及文旅行业主管部门等跟班学习、体悟实训。着力推动数字文化、文博考古、文化艺术、 乡村旅游、创意策划、经营管理、非遗传承、导游讲解、综合执法等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设计师、乡村推介官、乡村运营师,不断吸引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新海归、土专家、田秀才、微创客等投身农文旅融合新实践。加快推进民宿管家等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定期发布文化和旅游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需求,组建黄山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智库。(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四、组织领导
(一)健全领导机制。调整黄山市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 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建立顶格推进机制、项目调度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市旅指委定期召开会议,部署研究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亮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1次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采取区县申办制,推动“市县联动、全域提升”。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加强政策供给和业务指导。各区县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旅游发展工作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 制定本地区“旅游+”和“+旅游”的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 市直有关单位,各区县委、 区县人民政府)
(二)强化考核激励。将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工作纳入市委对各区县、市直有关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和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高文化旅游工作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参考。加强定期调度和评估督查, 以“亮晒成绩”激发工作动能, 以“督帮结合”推动工作落实。(牵头单位: 市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健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市县两级开展旅游业增加值核算。(牵头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