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送戏进万村”烹制文化惠民“暖心餐”

发布日期:2025-06-24 16:11信息来源: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作者:休宁县文旅体局 唐丽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今年以来,休宁县以暖心惠民为笔,以民生实事为墨,持续推进“送戏进万村”走深走实,将群众的“文化需求清单”转化成惠民的“重点任务清单”,用一场场浸润乡土的戏曲演出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绘就百姓幸福生活的温暖图景。

戏曲演出贯穿全年,涉及全县,春节期间,各地就已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听上黄梅戏,过了4、5月的茶季、油菜季农忙时节,沉寂已久的戏曲“大餐”重新“烹制”,端上了百姓“餐桌”。截至目前,已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44场次,“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1场次,线下服务群众超8000人次,线上受益超8万人次。

“这个戏唱的好啊,今年跟去年的演出人员不一样了,设备也升级了,以往下点小雨都得延期,现在他们搭了这个充气棚,晒不着也淋不着,可是幸福哩!”演出现场的一位大爷热情的跟询问的执法人员说道,他们的欢喜是对实施“送戏进万村”民生实事的最高褒奖,也是我们用心用情做好群众身边事的最大动力。

为尽早“供餐”到村,2024年底休宁县就积极筹备招标事宜,通过科学招标因地制宜设置评标细则,确定黄梅戏、徽剧等本地戏曲的演出高占比。坚持“群众点戏”,组织文化干部上门走访、现场征询,了解群众喜好,听取群众意见,量身定制“接地气”的戏曲节目单。坚持早排计划趁热“送餐”,鼓励各乡镇结合地理位置及群众需求,打破传统“一村一场戏”模式,灵活合并相邻行政村演出,让有限资源释放最大惠民效能。

为保障“出餐”质量,从招标到演出结束,采取全链条全环节监管体模式,聚焦“群众满意、节目质量、演员配置、设施配套、现场安全”等重要方面,联合县文化执法干部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暗访4次,直播监管13次,平台审核44次,反馈整改问题5个。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出“满意度回执单”机制,由乡镇、村两级联合监督,做到“一场一反馈、件件有回音”。

为增强“用餐”成效,拓展“送戏+”融合模式,适时将戏曲演出与民俗非遗展演、特色宣传推介、重大节点推广等活动有机结合,创新发挥“+”号效应。舞台车变身“移动文化站”,绕村宣传、入户宣讲、志愿惠民、知识科普,引导群众参与,让文化服务更“有滋有味”。借力新媒体扩大辐射面,通过“文化云”、抖音等平台发布戏曲相关视频48个,引导演出院团开通抖音、视频号直播演出13场次,切实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群众观戏需求,共享“云端”文化盛宴。